
章青华
“2024年,我市‘五链’融合机制更完善、场景更丰富、成效更明显。”岁末年初,市经信局副局长章青华由衷感言,各地各部门紧扣“工业强市”战略,打出系列组合拳,全市工业经济实现稳中有进。
我市在持续推进产业链链长制、“八个一”工作体系,以及专班例会、清单销号、晾晒评价等工作推进机制、过程管控的基础上,健全完善问题破解机制、星级评价机制、市县一体机制。特别是实质性开展六大产业链“发榜”问题,四链“揭榜”赋能,六大产业链发榜的29个难点问题,已全部办结销号。我市还出台了《推进市县一体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促进资源要素高效配置,赋能县域加快发展。
经过两年多的磨合,“五链”赋能六大产业链的主动性、创新性在增强,逐步形成了“抓制造业首抓产业、抓产业重在‘五链’融合”的行为自觉——探索“链式”创新模式,推动企业、院校、科研平台联合建设创新联合体,实现从企业单一创新向产业链一体创新转变,创建市级创新联合体33家;实施“才呼我办”人才服务增值化改革,整合人社、科技、市场监管等7个部门6大类74项高频服务事项,集成“五链”资源要素,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举办第二届产业资本招商大会,构建形成“3+N”基金投资矩阵,坚持以投促引、以投促聚,1-11月基金投资规模达到95.27亿元,撬动社会资本360.58亿元;“企呼我应”入选全省营商环境实践案例。
我们欣喜地看到,一年来,亮点成果不断呈现,融合场景不断丰富。浙江省“科技创新鼎”“浙江制造天工鼎”接连而至,柯城区进入工业大县行列。华友新能源入选国家制造业单项企业名单。华康药业被认定为“浙江省重点实验室”。拓烯科技、博瑞电子等10家企业获评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巨化、拓烯相关项目获国家关键技术攻关和产业化专项补助资金4.4亿元。时代锂电产业化项目获超长期特别国债1.63亿元,资金争取额度全省第一。
一年来,我市聚焦招大引强、企业培育等七个方面,积极探索融合场景,共提炼融合场景典型案例30个、通用模板8个,推动“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螺旋式上升,让“五链”融合更有纵深度、场景感、推广性,为“五链”融合机制迭代深化提供样本。如资金链,从事前、事中、事后三个环节,提炼赋能服务项目和企业通用模版;智造新城“拿地即开工”服务改革,聚焦小切口,破解大难题,可学可复制可推广。
新的一年,希望“五链”融合工作再新上台阶,打响“才呼我办”人才服务增值化改革品牌,力争“企呼我应”在全省改革突破奖中“争金夺银”培育形成千亿级新材料产业链,推动县(市、区)勇夺“浙江制造天工鼎”、浙江省“科技创新鼎”。
俞巨钵
DN50(通径50毫米)的PP(聚丙烯)法兰防护套以前每只售价27元,如今下滑到4元,在这样的背景下,公司营收与前三年(每年近2000万元)基本持平,靠的是什么?
“主要得益于近年来我们着重抓人才链、创新链和产业链紧密结合。”浙江昊阳弘光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昊阳弘光”)董事长俞巨钵相告。
管道法兰防护套不仅是一个小众市场,而且还是非必需品,“举个例子,对于制造业企业来说,生产原材料是刚需,管道法兰的防护套、保温节能套,在经济形势好的时候,生产企业会重视些,面对市场压力较大时,厂家往往会缓一缓、放一放。”
传统产品价格下滑幅度大,风光不再趋势不可逆转,如何稳定企业发展运营?必须依靠新产品。新产品的研发攻关离不开人才。为此,昊阳弘光在搬迁新址、完善硬件设施后,首先加大了人才引进力度,以此来推进科技创新。
昊阳弘光以前主攻外观设计、实用新型专利为主,2023年10月,公司研发团队经过近三年的努力,获得公司第一项国家发明专利,这一产品目前已经占到了公司总营收近三成,产品远销广西、山东、江苏等地。
如今研发管理团队共13人,由包括生产、工艺、技术、设备、质量等相关人员组成。在团队的协同努力下,目前公司获得授权实用新型、外观设计等专利共18项,在2024年一举上榜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目前,产品大规格做到了DN900(通径900毫米),广泛应用于石化、冶金、塑胶、建材等领域。
业内大多用玻璃纤维棉作为保温材料,2022年昊阳宏光推出以气凝胶为保温材料制成的可拆卸保温衣,每平方米附加值从300余元提升到1300元左右。一方面解决了传统保温废料回收难题,节省了每吨近千元的处理费;另一方面,还为用户节约了电费,以加热功率12.5kw、整机功率31kw的注塑机为例,用上保温节能套后,每年节省电费20%-30%,相当于半年内就收回了保温节能套投资成本。
绿色节能是大势所趋,我们看好节能环保这一市场空间。希望与衢州资源化工创新研究院深入合作,将水滑石应用到保温材料中,同时进一步降低物流、原材料配套成本,让衢州制造走得更远。
吴守明
“集成电路产业正迎来新一轮的风口,关键在于找好‘新型光电显示’这一抓手,推进产业链整体转型升级。”近日,智造新城产业研究中心吴守明博士说。
我市“五链”融合开展以来,吴守明参与了集成电路产业相关的工作。让他振奋的是,自2022年11月接洽至2024年12月,先导先后在我市投资三期项目,总投资超百亿元,成为我市集成电路产业中的明星。
新型光电显示产业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基础产业,也是我市数字经济新的增长点。吴守明认为,立足衢州工业基础优势,新型光电显示产业有望迎来新机遇。
值得关注的是,2024年上半年,日韩企业在我国新型光电显示产业中的市场份额分别为15.3%和34.7%,韩国企业在OLED(柔性)显示屏驱动IC市场占据主导地位,三星电子和MaganaChip分别占据50%和33%的市场份额,表明我国企业与日韩企业争夺市场份额存在较大空间。
从衢州来看,近年来,我市积极响应国家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号召,大力推进“腾笼换鸟”战略,通过整合产业链资源、优化产业布局等措施,衢州光电显示产业实现了从零起步到快速发展的跨越。衢州已落地多家显示模组企业,如柯城区有东巨康、元森光电等一批企业,龙游县有小派科技,特别是智造新城在大晨显示的基础上,引进创柔显示UTG超薄柔性玻璃、MiniLED显示模组和芯片生产基地项目等,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从产业背景来看,2023年,全球新型光电显示市场有效需求收缩背景下,全球销售额仍达到8121.6亿元,中国市场规模则达到1810.4亿元,展现出强大的市场潜力。目前,国内已初步形成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及中西部地区的产业分布格局,京东方、TCL华星、维信诺、和辉光电等国内面板龙头企业在全球范围内拥有较高市场份额和影响力。
新型光电显示产业的产品市场需求正在发生显著变化。LCD虽然应用广泛,但受下游市场需求不足影响,市场规模出现下滑趋势。而OLED市场则实现快速增长,特别是在智能手机领域,OLED屏幕已成为中高端手机,渗透率不断提高,并呈现小尺寸向中大尺寸迈进的趋势。
新的一年,我们要紧跟发展形势,抢抓先进地区光电产业转移机遇,加强产业对接与招商,强化人才储备;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以及行业龙头企业的合作,强化产学研合作平台,共同攻克关键技术难题,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提升全产业链协同发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