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的生活中大多数人面临着许多看似无解的心理难题:无法信仰,不知道应该相信什么;找不到生活的意义,因而也找不到幸福感;接收信息过载,让人无所适从;欲望过剩,心中杂念丛生,无一刻停息。焦虑、苦恼和烦闷似乎无时不刻不充斥着我们的生活。
那么要如何去掉心里的杂念?首先我们要通过正心达到诚意,通过格物则能致知。心正则意诚,才能无阻滞地体认心里的良知;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去除心中的杂念,正念和良知才会浮现。心即理,心外无理。真理不应到外界去寻找,而应向内,在自己的心中寻找。如果保持良知清明,则心中的“理”就能给予我们答案。
然而为什么有些人“听过很多道理,却还是过不好这一生”?因为一是没有立志,或是立志不坚定,则行动就没有了驱动力;二是知而不行,只当个道理来说,而没有切实去躬行;三是不时时致良知,心里刚闪现的一点“良知”又很快被种种情绪杂念所蒙蔽了。这也提醒我们,不管多好的道理,如果不积极进行知行合一的实践,那么也很难实现学习的价值。
从接触并学习致良知到阳明心学的学习已一年有余,我慢慢减少了抱怨,相比较之前遇到问题就爱抱怨的自己,我感觉到当你停止抱怨,从而去寻找自身的原因的时候,视野一下就开阔了。之前的自己不太善于表达自己,但是在学习的过程中慢慢体悟到,要多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后来在与大学室友的某次谈话中,她说:“我发现你比之前开朗了好多,更善于去表达自己了。”在工作中,也会更加严于律己,真诚地去了解客户真正地需求,而不是一味地追求订单与销售额。大概,这就是学习的魅力吧!
学习就和旅行一样,在学习的过程中你不可能遇到的都是好的风景,每天的天气也不会都是晴空万里,旅途中也会遇到沙漠、山坡、大雨、阴云密布等等。既然选择开始学习,那么就要做好学习中既会有收获多的高潮同样也会有收获甚微的低谷的准备,但是不论收获多少,它都是我们学习中必须经过的阶段,而且最后会组成我们学习成果的一部分。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被外在的环境和因素影响,取得收获的时候不能骄傲、停滞不前的时候不能气馁,就把最近的学习过程当成平时的积累就好了,只要方向正确那么继续向前走就是没有错的,快慢都是正常的现象。